嘉泰文化网

当前位置:主页 > 嘉泰资讯 > 本文内容

沈尹默| 不为人知的艺术秘事

发布时间:2021-04-07 23:12源自:网络分享作者:admin阅读()

沈尹默,何许人?

相信很多人不会陌生。

原名君默,祖籍浙江湖州人,1883年生于陕西。早年留学日本,曾任北京大学校长、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。文革期间,备受迫害,1971年病逝于上海,享年88岁。

沈氏以书法闻名于世,民国初年,即有“南沈北于(于右任)"之称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"南沈北吴(吴玉如)"之说。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书"超越元、明、清,直入宋四家而无愧。"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:"数百年来,书家林立,盖无人出其右者"。已故台北师大教授、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"米元章(米芾)以下"。

可见书名之盛。后人尊称其为现代帖学启蒙者、开派人物。

令人遗憾的是,今天,我们能见到沈老的精品力作,其实非常有限。在那段黑暗的岁月,84岁高龄的沈老一度担心“反动书画”殃及家人,老泪纵横地亲自将积累毕生的佳作,以及视若珍宝的明清字画真迹一一撕毁,在洗脚盆里泡成纸浆,再捏成团,放进菜篮里,为避人耳目,让儿子深夜倒进苏州河……

这是一段令人不忍卒读的历史。

言归正传。

关于沈氏书法取法的问题,很多学者已有论及。沈氏从早期的学邓石如、包世臣,到一意习北碑达十七八年之久,可谓毅力惊人。后来,转到“二王”上——从米南宫经过智永、虞世南、褚遂良、怀仁等,上溯二王,又于二王用功最勤。

偏偏有一点,少人注意,连他自己也遮遮掩掩,从不公开示人。那就是——曾取法人人唾弃的奸臣蔡京!

启功先生早年与沈氏有交。沈氏甚喜蔡京书,但在外不敢提及,盖因蔡京之名不为世人所敬,故每临蔡京书,放右军《圣教》在侧,遇客来,将王书放蔡字之上,以掩其迹。

沈氏的这些小秘密,也只有与他深交的友人偶得见之。

话说回来,蔡京为大奸巨猾,祸国殃民,劣迹斑斑,路人皆知。

以沈氏之学养、识见,心慕手追、遮遮掩掩也要学蔡,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蔡京字的可取之处。

曹宝麟先生在《中国书法史(宋辽金卷)》说到:

“苏、黄、米三家崛起,是宋代书法走向巅峰的标志。与他们同时或相后先,还有一些名家也较为突出,因为整个社会进步了,时代对于书法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漠不关心,因此,这些名家相对于前世的水准应有整体的提高。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,他们的作品和事迹流传不广,当时或许享有盛名,但历史的公正和岁月的无情,使他们的光焰逐渐黯淡了。也有数人,才力亦具,但因名节有亏,而为后世所唾弃。

蔡氏兄弟当属此“数人”之列。

书妙品高之人,流芳后世,自不待言。像蔡京之流,历来为人所不齿,然其书历八百载仍不灭,可真算经得起时间考验了。且看其仅存的几件书作,抛却人品论的成见,是颇为“惊艳”的,假若当时老蔡不做那些令人切齿之事,其书,不说媲美晋唐,至少与苏、黄、米并驾,把其族兄蔡襄挤出宋四家,是完全够格的。

从传世的蔡京手迹,可见一斑:

蔡京《雪江归棹图卷跋》,行书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。

再放大些:

再放大,纤毫毕现

蔡京一生,四度拜相,权倾一时,全盛之时,天下尽学蔡体。不难想见,彼时蔡书朝野皆是。但历史公正、岁月无情,公道自在人心,蔡京始终躲不过书以人传的千古真理,大量手迹乃至精品佳作,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。今日蔡京书仅存少量题跋和数通尺牍而已。

蔡京艺术天赋极高。原本可以大放光彩的书法,也因其人品,而大打折扣。就连800余年后,出现沈尹默这样的“知己”,也只能遮遮掩掩、偷偷摸摸的膜拜,羞于公开取法。幸乎?不幸乎?

依笔者之见,沈书以二王为本体,更多体现了二王面貌无疑,但细细看来或多或少有一些蔡书的影子,毕竟,以沈老之根基学蔡,不会一无所获。

附沈尹默书法


免责说明:本网站部分资料来源网络,仅为提供参考或者学习交流,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。如果涉及版权、商誉等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并及时给予处理。

欢迎分享转载→ 沈尹默| 不为人知的艺术秘事

Copyright © 2021-2025陕西嘉泰美术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陕ICP备2021001732号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关于我们 - 网站公告 - 广告服务